七月的清晨,走進解放軍信息工程大學測繪學院,兩排蔥翠高大的銀杏樹在道路兩旁一字排開,同時映入眼簾的有樹下仔細調校經緯儀的短訓幹部,有滿臉朝氣、邁著整齊的步伐走向教室的學員。一組燈箱吸引著人們的眼球,這是該學院主幹道上的院士長廊高俊港京印刷圖源、王家耀、許其鳳、錢曾波、魏子卿、王任享、沈榮駿、楊元喜,一個個響亮的名字,一張張慈祥的或者是沉思的面孔,在每一個早晨,鼓勵著每一名從這裡經過的測院人港京印刷圖源。
解放軍信息工程大學測繪學院誕生于1946年硝煙紛飛的東北戰場,是全軍唯一一所承擔軍事測繪人才培養的高等院校。64年來,以高俊等8位院士為首的數萬名軍事測繪人才從這個僅有百畝的“小學院”走出,他們以自己的智慧創造了新中國軍事測繪事業的巨大成就。在他們榮列共和國最高科學殿堂的同時,我們不禁要問,究竟是什麼讓測繪學院成為“院士的搖籃”,是什麼催生了一代又一代國防建設的高素質人才?
從誕生的那刻開始,測繪學院的命運便與歷史緊緊聯系在一起。順應我軍進入大規模兵團作戰階段後對軍事測繪人才的需要,軍事測繪正規化教育拉開帷幕,廣大學員在學中用、用中學,身背三腳架,肩扛水準儀,深入到戰場前沿,用所學技術為戰爭服務。因為歷史原因,測繪學院先後七次遷址,但這並沒有挫敗老一輩創業者的銳氣,測繪學院求賢若渴、海納百川,並率先在軍隊院校中開辦研究生教育,為學員求知提供更廣闊的舞台。
從“辦成符合我國國情港京印刷圖源、具有我軍特色的軍事測繪學院”,到“適應新世紀新軍事變革、能夠為我軍新時期國防建設提供有力保障和信息化合格人才培養的高等軍事院校”,測繪學院始終逐浪于國防事業現代化信息化建設的潮頭。
1999年,隨著綜合大學建設潮流的來臨,該院與週圍三所院校合並組建解放軍信息工程大學。在總參謀部首長和大學黨委的領導下,著力確立與“培養高素質國防信息化英才”相適應的辦學理念,對學校建設發展提出挑戰。進入2010年凱發K8娛樂官網入口,轟轟烈烈的教育轉型大討論在全院展開,逐步探索與總結出能適應港京印刷圖源、能提高、能打贏的人才培養新模式。本科學員可以提前申請科研,論文檢索系統日益完善,教員授課講究實效與應用,加大信息化課程開設力度,通過引導促進學員自主學習,大力開展“走進基層部隊”、“走進實驗室”、“走進地方名校”等交流學習活動。
如今,在測繪學院的校園裡,學習氛圍更加濃鬱。每週六上午,院士、教授的學科拓展講座總會讓一些學員放棄好不容易拿到的外出名額,因為在這個講堂上凱發K8娛樂官網入口,充滿著不容錯過的精彩;在學院訓練部的會議室裡,一篇篇學術論文讓評審專家贊不絕口,要知道這裡的論文全出自本科生之手;在軍鷹工作室裡,我們看到了學員宋叡和他的同學們,他們即將參加“ESRI杯”地圖創新大賽的角逐港京印刷圖源,每個人的臉上是認真的思考,是對創造的渴求。
一切為了學員的成長,一切為了國防測繪事業的發展。正是這份與時俱進的辦學理念,一代代測繪人在這裡成長起來。沈榮駿院士在成長感悟中說,測繪學院給了他扎實嚴謹的治學態度;錢曾波院士回憶起20世紀50年代剛入校時的情景,那份對測繪事業的責任、追求和重于泰山的使命一直延續到現在;測繪學院優秀畢業生、黨的十六大代表,曾擔任總參某測繪大隊大隊長的嚴銀江臉上的那份執著認真,被譽為是軍測人優秀素質的集中體現,是測繪學院育人使命的最好詮釋。
測繪學院始終把高屋建瓴的學科建設作為自身發展的目標與要求,作為高素質高水平軍事測繪專業人才培養的基礎凱發K8娛樂官網入口。
目前,測繪學院已設置有大地測量、衛星定位工程、攝影測量與遙感、軍事空間信息工程、地圖制圖、地圖數據庫及應用、指揮自動化工程等13個專業,其中5個專業具有碩士學位授予權,3個專業具有博士學位授予權,1995年被列為全軍重點建設院校,兩個學科和一個實驗室被列為全軍重點建設學科和實驗室,1996年經國家批準設立“測繪學”博士後流動站,此外有4個學科進入軍隊“2110工程”重點建設學科領域,初步形成了理論體系完備、軍事特色鮮明、與世界同步、走世界前列的科研教學能力。
學科領先凱發K8娛樂官網入口、結構完整的軍事測繪科研教育體系是測繪學院創建世界一流凱發K8娛樂官網入口,履行我軍測繪科研與人才培養的堅實軀體,而以高俊、王家耀、許其鳳港京印刷圖源、錢曾波院士為首的500餘名教學、科研與工程技術專業人才,則是學院發展創造血液的不竭源泉。在他們中間,不斷湧現出一大批具有專業領先的科研水平、具有創新發展的科研能力的中青年專家與教授,他們在軍內外研究領域中享有盛名,甚至在海內外都具有較高的學術成就:在今年3月剛剛結束的中國地圖學與地理信息系統專業委員會年會中,我國第一個自主培養的地圖學博士、測繪學院教授孫群當選為學會主任委員;高俊院士看準教員遊雄的年輕闖勁,把戰場仿真的關鍵課題放手新人,遊雄僅用4年時間就獲得了巨大的突破,他也成為當年最年輕的博導和教授,如今已經成長為其所在領域最權威的專家;國家第四屆新世紀巾幗發明家馬秋禾教授被譽為“測繪兵最喜愛的女發明家”,她在做好科研工作的同時更立足講台,三十年如一日,使攝影測量學成為學員們最愛聽的一堂課。
人才的培養就是人才的傳承凱發K8娛樂官網入口,人才的發展就是人才的接力,這是事業和使命的延續,也正是這支高素質、高技能、高水平的教學科研隊伍,為測繪學院的發展提供了強大的動力,為測繪學院的人才培養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此外,測繪學院加大投入港京印刷圖源,積極引進先進教學、科研設備,擁有現代化的教學實驗與科研設施;積極開展交流,是國家諸多科技學術論壇的承辦單位。同時,也把視角延伸到了國外,不斷與國際知名的一流高校進行學術互訪,這也推動了測繪學院的跨越與發展。
測繪學院始終把獨具特色的經緯文化作為學院的思想核心,把志存高遠、精細求實、新益鼎新的經緯精神貫穿于整個學院的建設與發展之中,把具有使命意識、經緯素質的現代化信息化軍事測繪專業人才的培養作為學院提升的根本。
走進測繪學院校園,在主教學樓前的“求知園”裡,陳列著一台和測繪學院幾乎同齡的T4經緯儀,盡管經歷了歲月的滄桑,然而目鏡依然清晰如新,所有的部件依舊保持著當初的精準。這台60年前的老家伙,正是對測繪學院經緯文化的形象解讀。
2006年,在測繪學院建院60週年之際,王任享院士送來了這樣的題詞:“測院搖籃,從這裡走向成功!”中央軍委委員凱發K8娛樂官網入口、海軍司令員吳勝利上將從這裡走出,成為經緯人的驕傲與榜樣;還有許許多多在各個領域創造出突出成就的將軍、專家,在各條戰線實踐著光榮使命的英雄模範,他們都是這經緯縱橫的延續。
正是這樣的積澱,正是這樣的信念,正是這樣的執著,正是這樣的精神,才有了今天的“院士搖籃”的美譽,才有了蜚聲軍內外的軍測成就。
回望一個多甲子的歲月,一批又一批優秀的學子在這裡努力學習、發奮成才,測繪學院已經為部隊和地方培養了3萬餘名畢業生,其中包括8位院士、5位省部級幹部、20餘位軍隊高級將領、千餘位專家教授,在全軍測繪部隊中更是有95%以上的專業技術幹部畢業于此。他們思想素質過硬、專業基礎扎實、工作實踐能力強,具有強烈的奮鬥和獻身精神而受到軍內外的廣泛好評與贊譽。凱發k8旗艦廳app下載手機版,凱發K8國際。凱發K8國際娛樂官網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