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大學工程機械學院于2000年12月29日由原西安公路交通大學築路機械系、機械系、西北建築工程學院機電系(部分)、交通部西安築路機械測試中心,合並組建而成。辦學歷史始于1952年。學院主要從事工程機械領域的設計全城熱戀鄉村版張成、制造和控制、高速公路機械化施工、養護與管理等方面高級專業技術人才的培養和科學研究工作。學院是長安大學特色學院之一,國內著名的工程機械學府。
學院設有機械工程全城熱戀鄉村版張成、機械電子工程、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和智能制造工程四個本科專業,涵蓋了機械制造及其自動化、智能制造工程、機械電子工程、工程機械與智能控制、交通建設與智能裝備和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卓越工程師)六個專業方向。此外,還設有機械電子工程專業留學生班。
其中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為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和機械電子工程為國家級特色專業。擁有“機械工程”一級學科博士點,“機械工程”一級學科博士後流動站。
機械設計教學團隊為陝西省優秀教學團隊,圍繞一流課程建設、課程思政、人才培養模式長期開展創新實踐活動凱發K8國際娛樂官網入口。指導學生獲得國家級各類獎項60餘項;目前有國家級一流課程2門次,陝西省精品資源共享課程4門次,校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程2門次,校級創新團隊2個。近年來主持完成國家級科研項目5項,省部級項目8餘項,在國內外期刊發表論文50餘篇,被SCI及EI收錄13篇,出版專著5部,完成科研經費127萬元。
機械電子系為陝西省優秀教學團隊,榮獲陝西省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獎3項,其中一等獎2項;液壓傳動、測試技術等課程先後被評為陝西省精品課程、陝西省精品資源共享課程、陝西省雙語教學示範課程,其中液壓傳動于2019年被評為陝西省精品在線課程;機械電子工程專業為國家級特色專業;近年主持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陝西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重要航空和軍工項目等國家級、省部級科研項目20餘項,到款科研經費年均達900多萬元;榮獲省部級以上科技獎勵10餘項,其中一等獎2項;發表SCI/EI高水平學術論文200餘篇,專利授權200餘項,出版專著、教材10部,主持和參與制定行業標準10項。依託國家工程實驗室、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等平台,高質量建立了本-碩-博全貫通人才培養體系,面向國家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的發展要求,推進產教融合、科教融匯,為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培養高級專業人才。
根據教育部和學校的教學及專業建設要求,為保證教學質量,學院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全面提升了實驗室的硬件投入建設。工程機械系實驗分室建築面積約2350平方米,擁有工程機械液壓底盤模擬實驗台、工程機械電傳動試驗台、基于多種外負荷特性發動機的閉鎖液力傳動試驗台等大型多功能實驗台,能為主幹特色課程實驗提供全面的支撐。
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教學團隊為陝西省優秀教學團隊,指導學生獲得國家級各類獎項20餘項;目前有國家級一流課程1門次,陝西省精品資源共享課程5門次,校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程2門次,校級創新團隊2個。近年來主持完成國家級科研項目15項,省部級項目15餘項,累計完成科研經費一千多萬元;在國內外學術期刊發表論文450餘篇,其中,被SCI及EI收錄一百餘篇;獲得國家專利和軟件著作權200餘項;出版專著8部;在校內建立的服務于專業的現代工程訓練中心擁有CAD/CAM/DNC實訓室、數控原理實訓室全城熱戀鄉村版張成、工程機械拆裝室、機器人及創新實訓區等完善的創新實踐基地,擁有教學機床設備300餘台套,儀器儀表160餘台,建立的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全方位服務于專業的實踐教學。
智能制造工程建有一支具有較豐富經驗的智能制造教學科研團隊,團隊面向“中國制造2025”、“互聯網+”等國家重大戰略需求以及國民經濟建設主戰場,以“科研+教學”雙輪驅動、“產-學-研-用”深度融合為主要手段,圍繞制造業大規模個性化、網絡協同制造等發展需求,重點聚焦于新一代信息技術與人工智能技術驅動下的智能制造模式、智能制造系統與過程的理論研究與技術研發。團隊承擔了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子課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陝西省首批智能制造重大專項、陝西省高等教育教學改革重點攻關項目、陝西省科學技術協會決策咨詢重大課題等,發表高質量科研論文100餘篇。探索出了一套“中國制造2025”戰略背景下的智能制造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發表相關教育教學改革論文21篇,出版教材與專著3部。
依託國家級工程機械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和工程實驗室、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和工程研究中心,陝西省重點實驗室和築路機械測試中心等實踐教學基地10個凱發K8國際娛樂官網入口,擁有數控加工中心、3D打印機凱發K8國際娛樂官網入口、桌面級機械臂及產線系統、三坐標測量機等教學科研設備總值1000多萬元。在工程機械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搭建了集教育、培訓、研究于一體的“智能制造學科交叉創新實踐平台”,並開發了相應的智能制造管理軟件系統。依託陝西省首批設立的智能制造重大專項,由陝西制造業龍頭企業之一法斯特汽車傳動有限公司牽頭,搭建了兩條智能制造生產線,可供學生開展智能制造專業認知實習。本專業以學科前沿、產業和技術最新發展成果更新教學和創新實踐內容,方便學生遠程在線進行各類創新性實驗。
目前在校本科生2025人,碩士和博士研究生741人,國際留學生36人。近幾年來,畢業生就業率平均穩定在95%以上。本專業學生就業呈現兩個主要特點:
一是國企及事業單位就業居多。據統計,近年來約70%的學生進入國企或事業單位工作,畢業生就業單位主要包括三一重工、徐工集團、中聯重工、中國重汽集團、中國建築工業集團、中國交通建設集團、法士特、西飛集團、陝汽集團、陝鼓集團、各類科研院所等,畢業生廣受用人單位好評。
二是在高科技產業領域就業人數呈上升趨勢,如吉利控股集團、比亞迪汽車、TCL集團、華為集團、格力電器等知名企業。機械類專業畢業生一直供不應求,企業為畢業生提供了有競爭力的薪酬。新形勢下凱發K8國際娛樂官網入口,國家制造強國戰略、智能制造、工業4.0、機器人等技術的發展,對機械類專業提出了新的挑戰,也帶來了新的機遇。現代機械技術的發展,越來越多的體現與電子、信息技術融合的特征,對促進機械類專業發展、擴大人才需求具有重要推動作用。隨著“工業4.0”、“中國制造2025”、“互聯網+”凱發K8國際娛樂官網入口、大數據、雲計算等概念的提出,機械類專業又被賦予了新的內涵,專業不斷吸收機械、電子、信息、材料及現代管理等方面的最新成果,致力于培養復合型創新拔尖人才,為學生就業提供了新廣闊空間。
學生考研上線%,本科畢業生海外深造率超過了5%。近年來,隨著保送研究生的名額增加,一大批學生保送至清華大學、華中科技大學、西安交通大學等高校。學院注重對外交流工作,通過參與留學生班建設、與國外高校聯合培養本科生、雙語教學和全英文教學推動國際化進程。與英國卡迪夫大學合作開展夏令營活動,與美國佐治亞理工學院、美國田納西大學、香港理工大學等國內外知名大學建立合作,提供多種出國交流機會,部分學生選擇國外留學。多名學生進入英國諾丁漢大學、日本九州工業大學、伊利諾伊大學、美國密歇根理工大學、北卡羅萊納大學彭布羅克分校、澳大利亞大學等深造學習。
長安大學2015級建築機械專業方向本科生,榮獲2016-2017學年國家獎學金、英達社會獎學金全城熱戀鄉村版張成、北鬥杯科技創新大賽國賽優秀獎、數學建模競賽校三等獎、互聯網+創新創業大賽校二等獎,並被授予工程機械學院優秀團員、入黨積極分子培訓優秀學員、優秀志願者等榮譽。優秀事蹟在2018年2月28日的《人民日報》上刊登。長安大學建檔立卡的優秀學子。
工程機械是國家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產業,對改善民生與提高國民生產力有著重要的作用。在大學的日子裡,我們的課程先從最基礎的高數、物理逐步過渡到力學、電學,打好一切基礎之後凱發K8國際娛樂官網入口,便進入了與我們專業息息相關的專業課,在這裡,我們將會進一步學到種種機械的構造與原理,循序漸進的掌握如何去設計各種機械。通過這一步步的探索全城熱戀鄉村版張成,我們會在這個過程中真正領略機械的魅力,然後深深的愛上機械這個古老而又嶄新的行業!
2010-2014年在長安大學工程機械學院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學習,畢業後就職于一汽集團。先後擔任總裝技術員、項目負責人、智能制造主管、電子電器組長以及科室負責人職務,負責一汽集團智能駕駛檢測、智能駕駛艙測試以及整車軟件管理技術開發及攻堅工作全城熱戀鄉村版張成,先後完成了13項國內首創技術開發,制定集團級標準40餘項、申請專利9項、發表論文及相關文獻10篇。
感謝長安大學機械設計及其自動化專業對我的培養,合理的課程安排讓我從事總裝技術時得心應手,很多課程都有應用場景,例如強度問題力學分析、尺寸鏈校核、機器人調試、PLC編程等等,還有一些課程如先進制造技術講授的協同設計,敏捷制造以及工業互聯網等概念對我負責的智能制造以及電子電器工作有很大的幫助;本科期間的班長和兼職輔導員的經歷讓我在從事管理工作時如魚得水。正是在該專業四年的學習和生活幫助了我在公司快速成長。難忘的大學四年,最美好的青春時光!)
丁漢,男,1963年8月生,安徽省樅陽人,1982年畢業于原西安公路學院(現長安大學)機械制造工藝設備及自動化(制7801班)專業,教授,博士生導師,機械電子工程專家。現為華中科技大學機械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數字制造裝備與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2013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1989年,華中理工大學任教;1993年,受德國洪堡基金會資助,赴德國斯圖加特大學進行客座研究;2009 年,出任數字制造裝備與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2011年全城熱戀鄉村版張成,擔任華中科技大學機械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2013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出版專著3部,發表SCI論文150餘篇。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三等獎1項,省部級科技進步獎7項,授權發明專利20餘項。
易小剛,男,1963年9月生,2005年博士畢業于長安大學工程機械學院,師從機械電子系龍水根教授。現為三一集團董事、總工程師,教授級高工,博士生導師。中國科協第八屆常委,湖南省科協第八屆、第九屆副主席,湖南省政協第十屆、第十一屆委員 ,十佳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第六屆全國傑出專業技術人才,湖南省勞動模範,湖南省優秀專家,國家科學技術獎評審專家。長期從事工程機械產品研發與技術管理。獲”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2項 、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1項 全城熱戀鄉村版張成凱發K8國際娛樂官網入口、2012年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創新獎”、省部級科學技術一等獎6項。授權發明專利135項,其中3項獲中國專利金獎,5項獲中國專利優秀獎。
在本篇文章評論區留下你對大學的憧憬或者寫下你對長安大學工程機械學院的初步了解,留言點贊前三位,即有機會獲得長安大學週邊禮品。電子工程。凱發K8國際娛樂官網。凱發K8國際,凱發K8旗艦廳,凱發K8國際凱發K8國際首頁!凱發k8官網首頁!